一乐电子

一乐电子百科

 找回密码
 请使用微信账号登录和注册会员

QQ登录

只需一步,快速开始

快捷登录

手机号码,快捷登录

搜索
查看: 6999|回复: 20
收起左侧

多颗MOS管的并联应用

  [复制链接]
发表于 2012-1-6 14:20 | 显示全部楼层 |阅读模式

在大功率产品的实际应用中,单颗MOS管往往达不到需要的电流,此时我们需要把多颗MOS管并联起来应用,这样很大的电流由多颗MOS管来分担,单颗MOS管承担的电流就比较小了,确保了器件安全稳定地工作。但是如果应用不当,也会使多颗并联的MOS管电流不均衡,甚至损坏某颗MOS管使系统崩溃。

     1.     MOS管并联的可行性分析

由下面的某颗MOS管的温度曲线可以看出MOS管的内阻的温度特性是随温度的升高内阻也增大,如果在并联过程中由于某种原因(比如RDSON比较低,电流路径比较短等)导致某颗MOS管的电流比较大,这颗MOS管会发热比较严重,内阻会升高比较多,电流就会降下来,由此可以分析出MOS管有自动均流的特性而易于并联。

http://download.21dianyuan.com/attachments/jpg/2011/06/16/13081921664df96da620f58.jpg

2.
MOS管的并联电路

理论上MOS管可以由N颗并联,实际上MOS管并联多了容易引起走线很长,分布电感电容加大,对于高频电路工作产生不利的影响。下面以4颗为例说明MOS管的应用。并联的一般电路图如下:

http://download.21dianyuan.com/attachments/jpg/2011/06/16/13081921964df96dc47994a.jpg

上图中,R1-4为栅极驱动电阻,每个MOS管都由独立的栅极驱动电阻隔离驱动,主要是可以防止各个MOS管的寄生振荡,起到阻尼的作用。R1-4的取值怎么取呢?如果取值过小,可能就起不到防止各个MOS管的寄生振荡的作用,如果取值大了,开关速度会变慢,由于每个MOS管的结电容会有细微的不同,结果取值过大还会导致各个MOS管的导通速度相差比较大,所以R1-4在能够防止各个MOS管的寄生振荡的情况下尽量小到可以满足开关速度。

关于R5-R8的栅极下拉电阻,主要作用是在驱动IC损坏开路的情况下可以防止MOS管的误导通。在某些特殊的应用场合下,比如对待机电流有限制的电池保护板,这个电阻往往取值很大甚至没有,这样栅极的阻抗会比较高,极易感应比较高的静电损坏MOS管的栅极。这种应用最好在栅源极之间并联一个15V左右的稳压管。

3.
MOS管的并联对布线的要求

大家知道,多个MOS管并联,漏极和源极的走线都需要通过多个MOS管的总电流,理论上计算,如果要达到单个MOS管的电流不偏移平均电流的10%,那么总线上的总阻抗一定要控制在所有MOS管并联后的内阻的10%以内。比如过50A的电流,由我们的RU75N08R
4
颗并联, RU75N08典型是8mΩ,并联后就是2 mΩ,那么漏极或源极的走线电阻需要控制在2 mΩ*10%=0.2 mΩ以内才能保证10%的均流误差。如果PCB铜箔厚度和宽度有限,我们可以加焊铜线或通过散热片达到这个低的走线内阻。



发表于 2012-1-6 14:40 | 显示全部楼层
图看不到?
发表于 2012-1-6 14:48 | 显示全部楼层
图看不到?
lizhenan 发表于 2012-1-6 14:40 https://www.yleee.com.cn/images/common/back.gif



    本来就没附图
发表于 2012-1-6 15:01 | 显示全部楼层
图片挂了撒
发表于 2012-1-6 15:03 | 显示全部楼层
我试过直接去并电池保护板的mos,结果证明,不行!
发表于 2012-1-6 15:10 | 显示全部楼层
回复 3# jigsaw 2012-01-06 150216.JPG
发表于 2012-1-6 15:21 | 显示全部楼层
图是外链电源网的,请问是LZ的原创吗?
如果不是请说明出处。

俺来补全:
多颗MOS管的并联应用
原贴地址:http://bbs.dianyuan.com/topic/700834

在大功率产品的实际应用中,单颗MOS管往往达不到需要的电流,此时我们需要把多颗MOS管并联起来应用,这样很大的电流由多颗MOS管来分担,单颗MOS管承担的电流就比较小了,确保了器件安全稳定地工作。但是如果应用不当,也会使多颗并联的MOS管电流不均衡,甚至损坏某颗MOS管使系统崩溃。

1.
MOS管并联的可行性分析

由下面的某颗MOS管的温度曲线可以看出MOS管的内阻的温度特性是随温度的升高内阻也增大,如果在并联过程中由于某种原因(比如RDSON比较低,电流路径比较短等)导致某颗MOS管的电流比较大,这颗MOS管会发热比较严重,内阻会升高比较多,电流就会降下来,由此可以分析出MOS管有自动均流的特性而易于并联。

1307700925-472761.jpg

2.
MOS管的并联电路

理论上MOS管可以由N颗并联,实际上MOS管并联多了容易引起走线很长,分布电感电容加大,对于高频电路工作产生不利的影响。下面以4颗为例说明MOS管的应用。并联的一般电路图如下


1307700955-472762.jpg


上图中,R1-4为栅极驱动电阻,每个MOS管都由独立的栅极驱动电阻隔离驱动,主要是可以防止各个MOS管的寄生振荡,起到阻尼的作用。R1-4的取值怎么取呢?如果取值过小,可能就起不到防止各个MOS管的寄生振荡的作用,如果取值大了,开关速度会变慢,由于每个MOS管的结电容会有细微的不同,结果取值过大还会导致各个MOS管的导通速度相差比较大,所以R1-4在能够防止各个MOS管的寄生振荡的情况下尽量小到可以满足开关速度。

关于R5-R8的栅极下拉电阻,主要作用是在驱动IC损坏开路的情况下可以防止MOS管的误导通。在某些特殊的应用场合下,比如对待机电流有限制的电池保护板,这个电阻往往取值很大甚至没有,这样栅极的阻抗会比较高,极易感应比较高的静电损坏MOS管的栅极。这种应用最好在栅源极之间并联一个15V左右的稳压管。

3.
MOS管的并联对布线的要求

大家知道,多个MOS管并联,漏极和源极的走线都需要通过多个MOS管的总电流,理论上计算,如果要达到单个MOS管的电流不偏移平均电流的10%,那么总线上的总阻抗一定要控制在所有MOS管并联后的内阻的10%以内。比如过50A的电流,由我们的RU75N08R
4
颗并联, RU75N08典型是8mΩ,并联后就是2 mΩ,那么漏极或源极的走线电阻需要控制在2 mΩ*10%=0.2 mΩ以内才能保证10%的均流误差。如果PCB铜箔厚度和宽度有限,我们可以加焊铜线或通过散热片达到这个低的走线内阻。

发表于 2012-1-6 15:58 | 显示全部楼层
晕,我连叉叉都没看到
发表于 2012-1-6 16:51 | 显示全部楼层
<1>  上面的理论分析,缺少失一个大前提: MOS管工作在开关状态;
<2>  如果MOS管工作在 线性状态下, 查看一些 Vgs---电流---温度 的关系图, 在同样的Vgs 情况下,
     温度升高对电流的提升作用, 要远远大于 MOS管内阻变大对电流的减少作用,
       也即温度高的MOS管,电流会越来越大。
<3> MOS管并联, 开关状态下可以, 线性状态下不可行。
发表于 2012-1-6 17:00 | 显示全部楼层
付一个 75N75 的曲线图
75N75曲线.jpg

本版积分规则

QQ|一淘宝店|手机版|商店|电子DIY套件|一乐电子 ( 粤ICP备09076165号 ) 公安备案粤公网安备 44522102000183号

GMT+8, 2024-6-2 22:19 , Processed in 0.078910 second(s), 46 queries , Gzip On.

Powered by Discuz! X3.4

Copyright © 2001-2021, Tencent Cloud.

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